w66国际-w66利来 > 汽车市场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如何?汽车-w66国际

2021-10-04 13:58:15来源:admin123zc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根据我国对新能源的界定,新能源是指与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对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2009年6月1日,国家能源局对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召开发布会,对新能源进行了界定。除了上述普遍共识的新能源之外,新能源还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煤炭的清洁高效使用、车用新型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这是我国首次将煤化工、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加入新能源的范畴,扩大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版图。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形势紧迫,新能源领域的风电与太阳能光伏产业被视作可能拉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凭借其明确的发展前景和对经济较强的拉动作用,在诸多经济体的经济振兴计划中被置于重要位置。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推出了一系列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将新能源作为引领经济增长核心产业的决心。也正因为如此,各地方的新能源相关投资快速扩张,一定程度上开始出现一些无序状态。
  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多晶硅厂商有效供货能力将达8万-11万吨,而预期全球有效需求只有6万吨。国内从事风电整机生产企业的风机产能可达3500万-4000万千瓦,但预计国内风电场的建设速度仅能维持在年装机容量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未来供给将大于需求。
  在我国新能源领域迎来空前投资开发热潮的同时,专家认为,目前需要警惕传统产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或原料的老毛病,这可能导致新能源产业“高开低走”,阻碍我国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对整个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埋下风险;也有专家认为,新能源产业还远谈不上过剩,长远而言,这个产业还有很大的潜力。我国目前新能源开发现状如何?新能源发展是不是真的过热了?新能源投资“过剩论”背后隐藏的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此专题,以飨读者。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新增长方式的制高点
  发布时间:2009-9-24 16:37: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世界各国希望通过推动新能源发展来拉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美国欲借发展新能源摆脱其对石油的依赖,逐步引领形成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从日本和巴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经验看,政府应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应在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发展的同时,改变我国依赖传统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式,缓解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力。按照符合全球新能源战略发展方向、缓解能源矛盾、市场前景光明和拉动经济增长标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和节能环保行业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大信贷支持。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凭借其明确的发展前景和对经济较强的拉动作用,在诸多经济体的经济振兴计划中被置于重要位置。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推出了一系列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将新能源作为引领经济增长核心产业的决心。

  我国对新能源的界定

  新能源是指与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对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2009年6月1日,国家能源局对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召开发布会,对新能源进行了界定。除了上述普遍共识的新能源之外,新能源还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煤炭的清洁高效使用、车用新型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这是我国首次将煤化工、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加入新能源的范畴,扩大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版图。

  全球新能源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随着传统能源的稀缺性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征的新能源逐渐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危机加速新能源革命进程

  回顾世界经济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最近一次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也有力地帮助美国从1987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能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新能源逐步替代并取代传统能源将是大势所趋,而新能源技术也必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日本和巴西等国已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能源革命的浪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各国对发展前景广阔的新能源寄予厚望,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各大经济体均将该产业放在了本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位置,希望通过推动其发展来拉动经济复苏。在此背景下,第四次新能源革命的进程将可能进一步加速,而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进入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能源产业吸纳的巨大投资及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将成为拉动各国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表1汇总了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推出的新能源计划的投资总额和预期创造就业岗位的数量。可以看出,未来各国将持续大规模地投资于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在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迅速推动新能源的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同时更多地吸引民间投资的大量流入,有利于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新能源产业还可以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产业链较长,涉及产业较多。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制造装备和技术服务等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亦能得到有效推动,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这种显著的技术扩散和经济乘数效应使新能源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增长点。

  最后,发展新能源产业还可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减少经济增长的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二)美国欲引领全球新能源革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有针对性地对其支柱产业进行调整,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鲜活力。二战后,美国重点发展资本集约型产业,把钢铁、汽车、机电作为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1960年以后,美国大力发展技术集约型产业,如航天航空、计算机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1990年以后,克林顿政府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革命,创造了美国经济战后最长的繁荣期。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继续靠金融业和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奥巴马政府试图领导一场史无前例的新能源革命,通过开发使用新能源,摆脱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并将该产业作为未来美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此外,奥巴马政府还希望凭借美国在国际舞台较大的影响力,通过力推新能源产业,逐步改变美国及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框架,引领世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继续充当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成为制定新的国际规则的领导者。因此,美国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必将加速该产业在美国及全球的快速发展。

  根据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美国在全球所倡导的新能源战略将主要分为中短期和长期两大阶段:

  1、中短期:侧重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以及节能环保。根据技术发展程度和市场需求成熟度,世界新能源发展的路径,将是由对石油的补充逐步扩展到对石油的替代。按照新能源成本、商业化程度以及技术可突破性,目前全球新能源发展还处于对石油补充的初级阶段,并主要集中于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的应用。由于风能、太阳能和核能技术比较成熟,市场需求较为明朗,在中短期内具有较大发展前景,而从美国于2009年初出台的新能源计划(见图1)可以看出,美国亦高度重视与其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以及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发展,因此预计这三个行业将很可能成为中短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2、长期:侧重生物能源。随着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全球新能源产业将逐步发展到对石油替代的高级阶段。美国将凭借其在农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制造技术、酶催化剂、原材料研究和白色生物技术四项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动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形成以生物技术、农业和生物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为应对石油危机的冲击,日本和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探索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研发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了各自在新能源方面的领先优势。
  (一)日本:新能源发电和节能环保

  从1974年至今,日本通过法律约束、税收优惠和政策引导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本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电池和节能环保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受石油危机重挫后,日本举国上下对能源安全具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法规政策,明确了新能源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实施目标,引导产业快速发展。日本于1974年和1978年分别推出了针对新能源技术开发的“阳光计划”和针对节能环保技术开发的“月光计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1979年,日本制定出《节约能源法》,用法律的形式约束企业及个人的节能标准,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修订。2004年6月,日本颁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规划,目标是2030年以前,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打造为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日本政府对新能源产业进行长期的资金支持。20世纪80年代,为了鼓励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日本政府提出了太阳能促进计划,向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企业提供大量财政资金,并逐步提高财政补贴额度。此外,在向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日本政府每年还向新能源行业的公司发放奖励性补助金。

  第三,日本政府还通过立法、税收减免、媒体宣传和普及知识等一系列措施,来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新能源,有效地开拓了消费市场。

  (二)巴西: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亦饱受高油价之苦。为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巴西政府从1975年开始研发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制定了“全国乙醇计划”,鼓励利用甘蔗生产酒精替代石油,并大力研制使用酒精的新能源汽车。通过三十多年的推动,巴西生物能源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半壁江山,汽车市场售出的新车中约有80%是可以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高,有效地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在使用生物乙醇解决污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巴西在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

  一是巴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国耕地幅员辽阔、农业发达的比较优势,使用广泛种植的甘蔗、大豆、油棕榈等作物生产酒精,开发乙醇燃料来替代石油。目前,巴西大型企业继续加大对生物能源研发的力度,加快了从农林业废弃物中提炼乙醇的研发步伐,计划从2015年开始进行植物纤维素乙醇商业化生产,这也将使巴西燃料乙醇产量增加60%左右。

  二是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手段,积极鼓励使用乙醇燃料,协助生产企业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对乙醇燃料汽车减免工业产品税和增值税,同时还加强相关立法来保证乙醇燃料的推广。

  三是巴西政府积极推动生物能源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发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拉动本国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1984年,巴西生产的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达到汽车总产量的94.4%。2003年3月,巴西开发出可用乙醇、汽油或任何比例的乙醇与汽油混合的燃料驱动的可变燃料汽车。截至2008年底,巴西汽车年产量的3/4(约172万辆)是使用乙醇—汽油的可变燃料汽车。
  (三)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政府应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应制定明确、长期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政策,积极引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三是应制定一整套投资、生产和消费的激励政策,努力拓宽新能源的消费市场,推动新能源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四是应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研发, 培育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金融支持

  从2001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对新能源产业给予政策性支持,主要是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执行了税收优惠政策。2006年,我国将加快发展新能源提高到了一个战略性高度,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可再生能源法》。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节能新能源领域推出的政策扶持力度之大,脚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3月9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化;3月26日财政部公布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项目;4月2日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对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实行税收优惠;4月20日财政部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连续推出新能源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将新能源作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的决心。目前,全国性的新能源振兴发展规划基本框架已确立,有望近期出台。

  (一)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方向

  我国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市场信心,更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从战略上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1、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条主线,同时把新能源产业提高到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位置。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和稳定出口的重要结合点,也是调整能源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切入点,国家应当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相关详细内容:西部石化网

标签:

w66国际的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