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 14:53:10来源: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欢迎关注“鲤鱼侃车”。题主的这个问题,是一颗充满爱国的民族责任心的问题。
近两年的车市,一改往昔数十年增长的势头,整体两位数跌幅。而更让人焦虑的是,自主品牌跌幅更大,占比在萎缩。一些基础差的车企,卖厂房,卖资质……,解散等。
合资品牌下压,并不是今天才存在,依稀记得十几年前,一辆桑塔拉卖20多万,是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让合资品牌不得不降价。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差距在缩小。这里的差距包含技术,质量,品质等。部分领域甚至超过了合资品牌。
我觉得目前自主品牌需要努力的方面有:
核心技术的钻研与掌握——掌握核心技术,才更有话语权;
品牌的提升——让消费者不是因为便宜才买;
持续提升质量,尤其是提升产品的耐久性,经常听人说到,自主品牌的新车很好,开上几年,就明显感觉性能下降了。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想想中国的家电市场和手机市场,尤其是手机市场,现在没有人以使用国产手机觉得丢人。你觉得国产汽车,应该从哪些方面使劲呢?
这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市场换技术实际上只是一种很单纯的商业模式,但真正的技术想通过市场来换是不现实的;说句实在的,机械加工领域的毛利很低,想卖上好价格,就必须靠技术,所以说技术是机加企业的命脉,所以想依靠市场换来技术并不容易,外国工业也不会轻易的把技术开放给我们,虽然很多外国车企在咱们国内建立了很多研究所,但让我们参与的往往是一些重复性的运算,以及一些周边的w66利来的技术支持,核心技术、各项标准,一律不会共享。。市场换技术是一种很理想、又很心酸的应对策略,它的理想在于不必去苦熬技术、不必去闭门造车,从期待值上看我们只要开放了汽车市场,就能得到先进的造车技术,这是不是太完美、太简单了?市场换技术实际上是一个金融相关的问题,这种理念有立足点,但要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来决定,并不是任何市场都能换来技术的,所以这种策略的出发点很好,但实际上的结果并不理想,当然在漫长的市场换技术周期,我们的确学习到了一些先进技术、理念,但这些往往不是核心。。。
什么样的市场可以换来技术?市场换技术是有成功范例的,所以我们只能说这是种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方式,这个特定条件实际上就是市场的规模!迫使外国企业给咱们技术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容易,只要咱们的市场足够大,比如咱们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占有的比例超高,这种状态就很容易换来技术;就像咱们的高铁产业,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占比接近百分之百,几乎形成了独占市场的态势,这个时候我们就拥有绝对话语权,想玩不?想玩拿技术来换市场(换收益),舍不得技术卷铺盖卷走人,所以哪个企业会舍不得技术?因为有限的市场全在我们这,拿不到我们的市场、就没办法生存。。。所以技术换市场,在高铁领域中我们是大获全胜的,但这种胜利却没办法去复制,因为高铁领域市场具有特殊性;同理我们在大型飞机领域(大型客机、大型运输机),技术换市场的收效就很不明显,因为我们有市场、但市场还不够大,做不到绝对的买方说得算,所以我们就没有迫使对方拿出技术的筹码;同理这种情况也体现在了咱们的汽车领域,不过在汽车领域中还是或多、或少的换来了一些技术,但也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理想,因为我们的市场虽然很大,但还没远没有达到控盘的程度,不过这么多年来,咱们自主车技术也是得到了飞速的提升,我们已经具备了苦熬技术、自主开发的基础。。。
技术换市场的由来实际上就是咱们改开后、放眼看世界,发现自身的基础工业极度落后,所以急需当时的先进技术来振兴工业,因为工业是一国之命脉;工业领域不存在弯道超车,根本就是在漫长岁月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想迅速提高工业水平是不现实的,所以就在各类工业领域开始了一次技术换市场的热潮;而咱们的汽车领域同样是如此,我们最初看重的合作对象是日本的丰田集团,但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非常小(老百姓几乎没有买车的),所以丰田表现的并不积极,反倒是大众、雪铁龙敢于同我们合作,分别在1984年先后建立了合资车企!但那个时候咱们的国内汽车市场太小了,车子全卖给企业、单位了,而私家车那个时代几乎没有,即便有条件的朋友也是选择伏尔加、莫斯科人、波罗乃兹这类东欧车,但当时能买的起欧系车、日系车、美系车的几乎没有;所以这样的市场还不足以令对方心甘情愿的拿出技术来,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后一直到00年后这段时间,我们的自主汽车企业发展是非常很缓慢的,我们对欧系车企的期待值过高,它们靠我们的市场赚了钱,但并没有真诚的拿出核心技术。。。而我们在2000年后,全力发展自主车时,同样指望不上这些欧系车企,当时有很多自主车企购买美系品牌淘汰的生产线,并从三菱处获得动力总成;这里面有个细节,并不是三菱汽车愿意支持我们的自主汽车产业,只不过在那个时期三菱汽车内忧外患、处境危急,才迫不得已和我们搞合作(三菱汽车非三菱集团),所以三菱汽车的确对我们自主车企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样也是我们救了三菱汽车(相互取暖);所以咱们的自主车产业救赎在这种环境下逐渐踏上正轨的;而现如今,我们早已脱离了这种尴尬局面,大多数自主车企已经可以正向开发机器了,甚至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还会与avl、fev展开深入的合作,对于愿意拿出技术的外资,我们一直很有诚意!
我们究竟从外国车企处学到了什么?虽然我们所主张的市场换技术策略,在这么多年来得到的核心技术很少,但要知道工业领域所需要的并不是仅仅是核心技术,高效的管理手段、运营方式、完备成熟的供应链条、营销体系、相关标准等等同样重要;可以说在这些方面中,我们还是从外国车企那里学到了很多经验,这也算市场换来的一部分技术吧;很多朋友没有在机械加工企业呆过,机加领域的利润超低、用人密集,任何部门都得有、缺一不可,所以做机加很艰辛,所以先进的管理、生产技术,就能更好的压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一点我们确实学到了,但部分大型车企还是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再比如说大众,大众同样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核心技术,但大众很早就在咱们国内培养供应商链条,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周期,大众在江、浙一代培养了大批的零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些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所以说我们通过市场换来的收获还是不少的,这些收获虽然不能让自主车企进军世界,但维持生存、获得收益已经很容易做到;要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活下来,先活着、赚到钱、再用赚到的钱去搞自主研发,这就是现如今我们自主车企的发展方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好多年前咱们自主车的发动机大多数是逆向,而现在则开始真正开展自主研发;过程是慢了点,但好在现如今我们自主车企终于踏上了正轨。。与其说我们用市场换来了技术,不如说我们通过市场换来了许多外国车企的宝贵经验,有些技术是潜移默化的,师傅做一遍、弟子也就会了,也就可以去效仿;但一些核心技术则是厂家的命脉,所以外国车企轻易是不会开放给我们的,除非我们彻底掌控市场;要清楚商者都是逐利的,没有什么良心、不良心的说法,外国车企若是把核心给了我们,我们利用先进技术、低价劳动力所打造的产品就会更具市场竞争力,可以分分钟将外国车企的产品强行挤出市场,自掘坟墓的买卖哪个企业愿意做?所以绝大多数的时候,想利用市场换来核心层面的技术无非就是一厢情愿罢了;要不然古代徒弟学习讲究个偷艺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古话是经典的,尤其在工业领域显现的最为直观;工业需要漫长的积累,想短期迅速崛起是不现实的;不过我们通过换来的一些周边技术,还是令自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随着自主车企赚到了钱,正向研发上轨道,咱们已经开始从生产密集型向研发创新密集型去转变,不过这还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但至少现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相信不久之后咱们的自主车会强势崛起、屹立于世界之巅,加油自主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