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 10:11:29来源:admin123zc 汽车销量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企业综合实力增强,生产集中度提高,主要车型的生产能力接近或达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的经济规模,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目标基本实现,缩短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九五”年均增长率为8%,全国14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90%。2000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911亿元,利润177亿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80%和107%;生产汽车207万辆(全球年产量排名第八位),其中轿车60.5万辆,比1995年分别增长43%和86%汽车工业出口额为25亿美元,进口额为36亿美元。2、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已取得的进步与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主流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散、乱、差”,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是能代表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轿车工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然是所谓的“幼稚工业”。2.1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按照国际流行的轿车厂的经济规模的起点为年产30万辆这一标准(即mes)来衡量,中国轿车工业达到mes的厂商总产量的百分比(即d值)现今仍为零,美国为100%,韩国为98%。严重的规模不经济,不仅使企业固定成本居高不下,抵消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也使总体社会效益变差。生产集中度偏低。在产业组织学中,生产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标志性)指标。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统计,中国汽车产量前三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约为38%,同期,日本为80%,美国为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2000年,中国前三家汽车企业(一汽、东风和上汽)的生产集中度虽然上升至44%左右,但与上述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我国汽车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不足20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我国汽车工业投资规模小,建设效率低,导致了成本过高,加大了项目风险。零部件发展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而欧美和日本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l,甚至3:1。由于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2.2产品技术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企业设备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即使一汽集团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这样的国家特大型企业,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机器设备也只占20%—30%,其工艺、监测和试验水平距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在产品方面,我国汽车产品的总体水平只能达到国际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通过引进新型产品达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占30%,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达到80年代水平的占30%,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平的产品仍占40%。我国汽车的整车质量比国外汽车大10%——20%,汽车排放污染程度高出数倍至数十倍,首次故障里程约为1000——2000km,是国外汽车的1/10,经济使用寿命一般只及国外的一半。国外汽车已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装备,在一些车型上,电子产品价值已占汽车整个成本的1/3左右,而我国对各种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abs、安全气囊、行驶稳定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等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2.3产品价格国产轿车售价普遍高于国外市场同类型车,不包括价外税费,一般高出40%—100%,具体到各个车型,又有较大差别。例如,奥迪(4缸)轿车30万元,捷达轿车14万元,韩国同档次车价格分别为2万美元和1万美元。新上市的别克轿车售价36.9万元,在美国本土售价为2万美元,贵1倍多;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售价29.8万元,而在日本仅售约1.8万美元,贵1倍左右。从表面看,我国载货汽车与国外相比,确实有价格优势,但实际上,此优势是比较弱的。国外载货汽车(尤其是重型车),性能远远优于国产车,使用1——2年后,各项性能指标仍很高,但以“二手车”卖出,价格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甚强。20世纪90年代以前,捷克载货汽车在世界市场上一直享有一定声誉,但后来却被西欧著名品牌的“二手车”打垮了,这一教训值得我们牢牢汲取。2.4市场效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将根据汽车工业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但至今仍然缺乏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市场需求增长。现在北京用户一次性付款购买一辆国产汽车,办完所有手续上路最少得花上两星期。如果用户要分期付款买一辆新车,需要花20天左右的时间。而买辆进口车全办下来得花两个多月的时间。2.5国际竞争力衡量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对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而得出的。国际贸易竞争指数指出口金额与进口金额之差除以进出口贸易总金额而得出的商值。由表l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前期该指数很低,且呈下降趋势,后期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仍然是较大的负值,表明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然低下。表1:中国汽车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统计单位:万美元 年份 进口金额 出口金额 贸易竞争指数1991 165992 15284 -0.8451992 353524 30165 -0.8551993 535143 42422 -0.8651994 471483 51520 -0.751995 257550 72138 -0.5941996 250019 81650 -0.5421997 207822 98784 -0.3961998 205789 88343 -0.420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总体上保持增长趋势,但其绝对值实在是太小,最高的年份还不到0.2%,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据统计,1980——1998年我国仅出口整车约13万辆,只相当于同期我国汽车总进口量的1/10左右,只及西班牙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年汽车出口量的1/10左右。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几点思考一、发展汽车工业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汽车工业作为工业化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其生产和消费关系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乎所有主要方面。可以说,汽车工业是推动整个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高速引擎。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这是汽车产业新发展的起点。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国的市场优势。巨大的市场吸引将使汽车产业链中的诸多环节,如整车装配、部分零部件生产和研究开发等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为包含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和相当数量的内资企业提供充分的市场空间和竞争结构。二是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优势。就汽车整车的成本构成看,工资成本仍占7-10%,并且汽车强国的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中国目前每年提供大量的掌握必要劳动技能的产业工人,构成了世界上总体数量和素质最强的劳动力供给群体。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工人的工资加福利的每小时费用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十至二十分之一。三是具有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除了少数产业外,绝大多数与汽车产品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橡胶加工、纺织材料,以及能源、加工设备、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等,国内都可以解决,有利于降低生产和采购、配套成本。二、放松管制、开放、竞争可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于竞争环境的创造,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从我国产业的实际状况可以看出:放开竞争的家电产业竞争力较强;而保护产业或垄断产业如电力、汽车等产业发展缓慢,效率和效益低下。所以,提高汽车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着眼点,是打破垄断和保护、放开竞争,特别是开放市场,进行国际竞争。这是培育和增强我国汽车企业和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方向。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全面调整已迫在眉睫,并逐步展开。中国政府已确定新时期汽车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扩大开放、鼓励竞争、加快发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坚持开放和自主发展相结合,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三、改制、重组是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的基本政策取向目前中国汽车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有了较大的改善。已经有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等3家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但从产业整体上,单个企业的规模较小,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的基本政策取向是:在开放、竞争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汽车企业的改制与重组。所谓改制,就是对汽车工业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而非形式上的现代公司制度改造。在这个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普遍存在的企业办社会、人员过多、债务负担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具体来说,企业重组可以在以下方面重点推进:一是整合汽车资源,以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汽车工业资产利用率;二是进一步加强与汽车跨国公司的多方面合作;三是推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四是对不同类型的汽车产品采取不同的重组战略;五是在强调放松进入限制的同时,要大力排除退出障碍;六是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产业重组。四、正确认识汽车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中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政府不应再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公共产品,扶持战略性产业,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那么,对于像汽车工业这样的战略性产业而言,政府是否应完全无所作为呢?回答是否定的。政府一方面应努力为促进汽车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应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经济管制、社会管制、产业中长期发展政策措施等方面加以引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在明确这一基本方向的前提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在如下方面重点推进:一是加快汽车产业领域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二是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三是提供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安全、质量、技术、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并监督实施;四是研究、确定汽车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适宜的政策措施;五是提供宏观和行业发展信息;六是制定和实施对外合作政策。五、发展汽车工业关键是要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能力,企业家产业预见力、个人信念和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中国汽车工业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关键要靠市场的推动和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不仅应该是个创业者,而且是个开拓者、创新者,是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人。国有企业之所以造就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原因就在于不能解决好企业家产权问题和激励机制。没有对企业家的剩余索取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是很难保证企业家对企业长期的持续创新。在新的发展阶段,还要强调企业家的职业道德问题,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问题,即企业家声誉。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缺乏良好声誉的经理是很难找到工作的。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的成长,有赖于具有良好市场信誉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培育和成长。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企业综合实力增强,生产集中度提高,主要车型的生产能力接近或达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的经济规模,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目标基本实现,缩短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九五”年均增长率为8%,全国14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90%。2000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911亿元,利润177亿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80%和107%;生产汽车207万辆(全球年产量排名第八位),其中轿车60.5万辆,比1995年分别增长43%和86%汽车工业出口额为25亿美元,进口额为36亿美元。